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

海上桃源 - 沙克島

人皆說香港生活緊張,到處充滿壓迫感,我在英國的時候,總不信這話,回到香港生活,才不得不認同這個說法。在香港,到處都是人多、車多、商店多,生活在高樓大廈多的大都市中,時常都渴望有一個世外桃源,一個人煙稀少,遠離塵囂的海島,一呼新鮮空氣,可以在工作緊張之餘,有一個舒緩身心的去處。多年前,我便曾經登陸過這樣一個小島…
那年,父親在英國的餐館在生意上出了問題,我為了要幫助父親經營餐館,便到英倫海峽群島的澤西島去跟一位朋友學習廚藝。那段日子中,工作雖然勞累,但難得島上的風景幽美,環境清靜,我也懂得苦中作樂,每逢休假都抓機會四處遊覽,減少心頭的煩躁澤西島週圍還有很多美麗的島嶼,我每週都到處遊覽,倒也忘卻不少煩惱。
在那一年中,英倫海峽群島都差不多給我踏遍了,連鄰近法國西岸的諾曼第我也沒放過。眾多地方中最令我情有獨鍾的便是沙克島(Isle of Sark) 了。 那兒不但風景秀麗,而且還是人間的一片「淨土」:島上沒有跑車、汽車、貨車的蹤跡沒有擠擁交通只有馬拉的卡車、自行車、和少量在農場運作的小型貨車。
沙克島對外的交通設施只有一個很小型的碼頭外間的人想到沙克島,需要先去澤西島或者姜斯島乘搭小型遊艇,才可登陸。島上的設施簡樸,以傳統的農莊風格為主;島上居住的人數也不多。但由於那兒是無車地帶,空氣特別清新,加上接近地中海,氣候溫和,每年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倒不少,所以島上也設有一些旅館和餐廳。這些旅館和餐廳的老闆明白那兒獨特的旅遊賣點,所以都以充滿田野風味的裝飾和傳統的農莊食物去招攬生意。
記得那時的沙克島只是在夏天才對外開放的。在風和日麗的夏日裏登上沙克島,到處可見青蔥的馬玲薯田和荳田。山坡上、田徑上,長滿了紅的、紫的、黃的、各式各樣的野花。半臥山坡上,可以遠眺碧波萬頃的海洋,聽賞波濤拍岸的音韻,呼吸著大自然的氣味,充當數小時的忘憂隱士。
我在澤西島的朋友對閑坐山林的興趣並不大,和他們結伴到沙克島時,我們大多數會租一輛馬車,讓不急不緩的馬兒帶領我們在小島上環繞一圈,聽馬夫訴說沙克島的歷史。然後到農莊去品嘗一下英國的傳統下午茶,享受那兒地道的牛油蛋糕,或者坐在旅館外棚的花架下啤酒。海風徐徐吹來,趁幾分酒意,朗誦幾句陶淵明的詩章,倒也是賞心快事。
沙克島雖是一個簡樸的農莊﹐但也曾有過它色彩豐富的故事。遠在羅馬人征服歐洲時,它就被納入羅馬的統治版圖。不過,由於它地勢險峻,到處都是山崖岩洞,又缺少可以能提供登陸的寬闊海口,所以羅馬人雖然已在鄰近的澤西島姜斯島安頓屯兵,卻遺棄了沙克島。直至到了十六世紀中期,才有一位法國人,帶同一隊軍士以法國國王的名義登陸,並且在島上建了多處堡壘。不過,他們在島上居住了一段時間後,卻抵擋不了寂寞,棄島而去。法國人丟棄的城堡,和島上四週的天然地理屏障,正好為海盜提供了一個優越的棲身之地。自此,沙克島便成為了海盜出沒的地方。數百年來關於海盜的傳說,為沙克島添加了很多神秘色彩,流傳著無數傳奇的故事。
後來,英倫海峽群島的主權為英國人奪得。英國女王依利沙白一世將沙克島賜封了給一個澤西人。讓他在島上種植及防守法國人的侵入。經過轉轉折折,沙克島的業權最後落在一位女爵士手上。這位女爵士酷愛大自然,在沙克島建立起自己的農莊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德國軍隊進入了英倫海峽群島。也可能被島上純樸的風景吸引了,軍在島上並沒有大肆的破壞。和平後,歐洲到處都迅速地進行社會現代化,女爵士卻獨愛田園生活,堅持要將沙克島保存原有的風味,下令除馬拉車及農場需要用的卡車外,不許任何車輛在島上行駛。
一轉眼,都已是十多年前的記憶了。生活在人煙稠密,空氣污染嚴重的香港,對這個隔別多年的世外桃源特別懷念。只是,人面桃花流水去;在今天這個資訊科技澎湃,事事都追求物質的社會裏,我不禁問一句:小島的舊日風情﹐今天還能安在哉﹖

2000.